欢迎来到本网站!如有需要请联系---
皮带给料机
400-886-0537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绿色转型提速 新能源加快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绿色转型提速 新能源加快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标签: 能源绿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速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利用水平、产业竞争力都迈上新台阶。进入“十四五”时期,特别是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我国新能源产业正加快步入高质量跃升发展的全新阶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基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战略部署。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今年我国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能源领域的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新能源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探索新型储能价格机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建设空间需求等都是热议话题。

绿色产业增长迅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在稳步推进节能降碳层面,我国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

特别是“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以光伏、风电以及配套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已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在2023年2月召开的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70%。同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为全球减排作出积极贡献。”

风电、光伏发电等装机规模增长,还带动了配套储能的装机规模提速。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从2022年新增装机技术占比看,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占比达94.2%,仍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新增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占比分别达3.4%、2.3%。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在我国经济发展遭遇疫情等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下,新能源产业在稳投资、稳增长、稳就业、稳外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CINNO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项目投资金额高达9.2万亿元,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新兴科技产业的重点投资领域。

2022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内投资资金主要流向风电光伏,金额约为3.4万亿元,占比约为36.9%;储能投资总额2.7万亿元,占比约为29.3%。锂电池储能投资总金额2.2万亿元,占比约为23.6%。

不仅如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中国绿色贸易额达到11610.9亿美元,超过欧盟成为全球第一大绿色贸易经济体。据了解,目前光伏、电动汽车和锂电池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点的“新三样”。

其中,光伏制造端产值(不含逆变器)超1.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95%。光伏产品出口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80%,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一大亮点。

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为相关企业带来了黄金发展机遇。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百余家新能源产业纷纷排队IPO,登陆资本市场,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同时,以隆基绿能、宁德时代和通威股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在过去五年里盈利水平实现翻倍式增长。

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和宁德时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由35.65亿元、20.12亿元和39.72亿元增至90.86亿元、82.08亿元和159.31亿元,分别增长了1.55倍、3.08倍和3.01倍。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30年左右,以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为代表的绿色转型,将在国内形成百万亿元人民币、全球形成百万亿美元的产业规模。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既不额外增加国家负担,还能有效拉动投资、促进消费、带动就业,推动我国经济适度快速发展,并且彻底解决雾霾以及资源和环境不可持续问题,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改变,从而推动中国和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提前实现。”刘汉元说。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究储能成本回收机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新能源发展合理空间需求等被提及。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当前,国家风光大基地项目开发对投资主体的规模体量等方面要求较为苛刻,忽视了促进产业高速发展的技术创新要素以及新能源发电特有的制造业属性,民营企业作为创新发展主力军几乎无法实质性参与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开发。“建议充分尊重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不同优势,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也赞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风光基地项目开发。他建议:“在风光基地项目建设过程中倡导先进技术占据一定比例,留存10%的空间作为创新技术竞争配置要求,通过加强先进技术应用,引导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议风光基地项目进行混改,优化商业模式,通过1+N模式,明确民营企业的参与比例,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参与风光基地竞选,激活市场活力。”

加快构建乡村清洁能源利用体系是我国“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内在要求。支持利用建筑建设光伏,积极推进乡村分散式风电开发,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南存辉提出,户用光伏在部分省份受变压器限容、整县推进政策执行出现偏差、备案并网流程复杂等因素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光伏产业发展。他建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农网升级改造进程,在试点县(市、区)开展台区变压器扩容、增容、升压改造。同时,呼吁不以开展整县试点为由暂停、暂缓户用光伏项目备案、电网接入等工作,并明确户用光伏的各类业务模式均以自然人名义备案、并网。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针对城乡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建议:“制定乡村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助力城乡协同发展。另外,建议充分考虑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潜力,加快部署进程,使其为城乡建筑提供更多的绿色一次能源。”

同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光伏发展空间受限问题也引发关注。记者注意到,刘汉元和曹仁贤均提出了支持水面光伏发展的相关建议。

2022年5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的指导意见》,规定“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等项目不得在河道、湖泊、水库内建设”,这给新能源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曹仁贤建议,在政策上不“一刀切”禁止河湖水域内建设光伏项目,依法依规进行分类处理。

此外,储能作为我国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领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表示,当前,新型储能电价机制、盈利模式等还不明确,收益方式相对单一,影响了项目投资积极性。

宋海良建议,探索建立新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和容量市场,合理体现储能设施的装机经济效益。推动现货市场逐步放开市场价格上限约束,允许储能等高成本灵活性资源通过短时高电价盈利,明确电储能辅助服务市场准入。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各类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在条件成熟时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储能产业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空间。

保障新能源核心原材料供给是代表委员的重要议题。过去两年,受供需关系影响,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快速增长,对储能系统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全国人大代表、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建议,政府为企业在全球寻找优质矿山提供资源支持或共享,提升海外项目的投资、建设效率。同时,在保障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加快国内资源项目的勘探、开发投入。